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大要闻 -> 正文

黑龙江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通过专家现场评审

发布日期:2023-07-12

(刘海坤/文)7月8日至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黑龙江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现场评审工作在伊春市汤旺县进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和交流合作处处长唐悦,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国峰,汤旺县党委书记李东辉,副县长郭庆出席评审会,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汤旺县林业和草原局和我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网络中心办公室主任杨洪国主持。

专家组首先对黑龙江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周边环境,包括乌伊岭-上游林场、上游林场-松江源、松江源(森林样地)、松江源-东汤旺河下游水文站、东汤旺河下游水文站、东汤旺河下游水站-生态站等地观测区布局、生态站现有设施、观测研究基础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听取观测研究站站长万鲁河关于研究站建设情况的汇报。

会议中专家一致认为黑龙江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具有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和区位类型的代表性,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该站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的退化对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湿地碳汇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功能演变等内容开展观测研究,研究目标明确,定位清晰;选址科学,观测区布局合理,具备良好研究基础和相关保障条件。该站土地建设用地产权明晰,符合《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发展方案(2023-2025年)》的布局,满足建站需要。

李世东对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地理区位非常重要,研究工作非常扎实,哈尔滨师范大学和汤旺县能够为同一目标团结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他强调,观测研究站建设要充分发挥定位观测、科学研究、示范建设、科普教育四大功能,要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通过生态研究站的建设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

会上,徐国峰代表我校致辞。他感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及与会领导、专家一直以来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他指出,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是我校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校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学校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攀登计划(2021-2025)》中,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项目,重点资助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实验室、各类工程技术中心、观测研究站等高水平科技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断强化科技平台在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他表示,我校将会一如既往地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方位、全力支持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与发展。学校将高质量建好这个平台,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哈师大力量。

唐悦代表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讲话,他感谢各位专家对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认可,感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这个项目的大力支持。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将在人才方面和技术方面推进研究站的建设,希望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要向省内省外的先进站学习,促进研究站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

会上,郭庆代表汤旺县致辞,李东辉代表汤旺县作表态发言。

据悉,黑龙江乌伊岭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汤旺县林业和草原局作为建设单位联合申请的研究站,位于小兴安岭中高纬度冻土区,区内分布有大面积原生森林沼泽。研究团队早在2012年开始就进行研究站的筹建工作,十年磨一剑,在2022年被正式批准为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此次的评审是该站申请晋升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一次现场考察。该研究站的建立不仅能够填补我国对寒区冻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监测的空白,对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达成、寒区湿地保育管理、松花江水资源安全以及探索兴安岭地区新型林区经济增长点都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我校科技创新及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